与太平军攻城掠地,步步为营不同,捻军采取的是四处转战,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。捻军的特点是灵活机动,四处流窜。初期以步兵为主,渐渐地,捻军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。
捻军马匹数量众多,来源也很杂,有购买,有缴获,也有牧民、回民起义军和关中各地的支援。战马不够用,捻军士兵就发挥想象就地取材,将毛驴,骡子,甚至骆驼都纳入队伍之中。总之,不管是啥,好坏不论,只要能骑着走就行。这也就是老牛慢腾腾,狗和羊的体型不够大,板凳不会动,要不然,估计也都能被当成坐骑了。
捻军一窝蜂来,一窝蜂去,无影无踪。这些马骑兵、骡子骑兵和驴骑兵等杂七杂八地混在一起,高高低低,参差不齐,外观形象上看着是差了点,但是目的很明确,就是千方百计地加快部队的行进速度。
实际上,只有那些骑着战马的骑兵才是战斗的主力,其他人只是骑着驴和骡子行军,骑行是为了加快行动速度,这些人接敌时一般都会下马步战,作为步卒配合骑兵战斗。
捻军骑兵
别看捻军马队不起眼,但是数目庞大,战斗力也很强。他们与太平天国队伍相互配合,搅得清廷不得安宁。十余年间,捻军势力发展迅速,鼎盛时兵力达到了二十万。
咸丰皇帝龙颜震怒,命令僧格林沁率两万蒙古铁骑出动,再加上各路清军、团练配合,全力合围张乐行所统领的黄旗。为壮其声势,皇帝还亲手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赐予僧格林沁。
宝刀
这是一个系列文章,本文是第二篇。
关于捻军,您知道些什么?或者您想知道些什么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