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网吉林 贺宝庆/文
从珲春出发,日用商品5到15天就能送到莫斯科消费者手上。这速度,比以前快了一大截!
在珲春综合保税区监管仓,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包裹。3C产品、日用百货,经过扫描、申报,当天就能装上发往俄罗斯的货车。
这个东部边境小城,靠跨境电商实现了跨越式增长。2018年才4300万元,2024年就冲到66.5亿元。155倍的增长,正是吉林用数字经济激活边境振兴的生动写照。
珲春破局:边境小城的“跨境逆袭”
珲春口岸很繁忙。满载包裹的货车通过TIR国际公路通关,一路向北直达莫斯科。
全国最大对俄跨境电商陆路口岸——珲春口岸,过货车辆往来繁忙。
这个“连三国通五国”的小城,已是全国最大对俄跨境电商陆路口岸。连续三年陆运过货量全国第一,每天3000多个包裹从这里发往俄罗斯。
珲春的逆袭,藏在“全链条创新”里。物流上,开通东北首条TIR国际公路专线。到俄罗斯的时效,从20多天压减到5天;通关上,创新“9610”模式对接俄罗斯海关。当天到港、当天查验、当天发车;仓储上,3200平方米保税仓扩到8万平方米海外仓,再建3.2万平方米保税云仓。“边境仓+海外仓”联动,俄罗斯OZON、WB等平台纷纷来备货。
产业生态也起来了。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里,167家企业扎堆创业。报关、物流、直播带货,啥都有。“珲字号”直播间一年播300多场,帝王蟹、木制品卖向全国,单场最高2000万人次观看。
曾经的边境小城,正变成东北亚数字贸易的“黄金枢纽”。
延边升级:双综试区撑起“电商版图”
珲春的爆发不是偶然。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,跨境电商正从“单点突破”变成“全域开花”。
作为全国仅有的双跨境电商综试区地级市,延边2024年跨境电商贸易额超67亿元。对俄出口货运量全国第二,网络零售额188.46亿元,比2020年增长132.4%。
延吉跨境进出口中心。姚到均/摄
十年间,延边电商完成“三级跳”。从网店卖辣白菜、明太鱼,到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把木制家具、民族席垫销全球。“东北划拉哥”“山里娃延边”等主播成家乡特产代言人,入选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。
人才是底气。五年间,延边开展电商培训超3万人次。“崔奶奶”“吉姆”等创业带头人冒出来,5.8万家网商扎根生长。延吉智通众合创客园、珲春跨境电商产业园成省级基地,“培训-孵化-就业”链条闭环成形。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做电商。
吉林答卷:从“边境突破”到“全省开花”
珲春和延边的实践,正带动吉林全省跨境电商发展。2024年,吉林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2亿元,是2020年的5.4倍。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8.3%,势头很劲。
全省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各有侧重:长春主攻“汽车+跨境”,延吉聚焦对韩小语种,吉林市建东北亚节点。商务部考核,全部获评“成效较好”。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吉林出台《跨境电商扩量提质行动方案》,从主体培育、园区建设到物流升级给予真金白银支持,外经贸资金从“大水漫灌”变为“精准滴灌”。在长春,一汽解放卡车通过跨境电商出口近千台,开拓多个“空白市场”;在通化,人参制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东南亚市场,“吉字号”产品加速出海。
物流网络不断完善。中俄邮路跨境电商班列稳定运行,TIR国际公路运输覆盖更多东北亚城市,海外仓布局从俄罗斯扩展到韩国、日本。全省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、亚马逊等平台的企业从不足百家增至800余家,近百家企业搭建独立站,数字经济正成为吉林振兴的新引擎。
从边境小城到全省联动,吉林用跨境电商打开了对外开放新窗口。物流通了,商品活了,人才回来了,百姓富起来了。吉林兴边富民的画卷正越画越宽,跨境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。